中自网

标志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发布: 2017-10-09 | 作者: —— | 浏览次数:32204

 今天收到脉脉关于“如何在长假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推送,看网友的回答让我十分恐慌!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有的提前 2 天开始调整已经蓄势待发,有的一个耳刮子就好了,还有的居然根本不需要调整。

好焦虑,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优秀? 
当然,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患者,我是不可能像前文中的那些大神一样又勤快又上进的。我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理解。

人是一个极其懒惰的物种,我们天性就是不想工作的。所以,告别度假的慵懒状态,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本身就是逆人性、艰巨无比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给你打任何鸡血、灌任何鸡汤。我的底层逻辑是,既然人性是如此的顽固与强大,我们在与之斗争时,应该尽可能顺着他,而不是违背它。

我们难以开始工作,无非就是懒和怕,懒的意思就是嫌累、嫌麻烦,怕的意思是恐惧自己做不好。那我们尽量让工作不那么累、那么麻烦、那么难就 ok 了。

经过多年研究,我总结出了 4个偷懒的大招,帮助“尊重人性”的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01、做成就感高的事情

各位读者,你做什么事情能最快进入状态?男生打游戏,女生逛淘宝嘛。

为什么?

因为这些商人在背后利用了一个原理,让你快速上瘾,把你给算计了。前斯坦福商学院教师瑞安·胡佛所著《上瘾》一书分析了这个原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快速的奖赏。通俗地说,让你轻松获得成就感。打游戏刷副本、逛淘宝添加购物车是不是都很爽啊?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算计”自己,轻松进入工作状态。正如脉脉话题“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中的很多高票回答所说,先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回顾工作进度、整理笔记、查看邮件等,能使我们轻松、快速地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入状态。

02、降低启动难度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其实一件事我们一旦开始做,一般都能做的不错,但往往就是开始不了,俗称“拖延症”。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80% 的大学生和 86% 的职场人士都患有拖延症。50% 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 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转引自古典专栏《超级个体》)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但我觉得其实没那么严重:刚放完那么爽的假,谁愿意开始干活啊?更深层的心理可能是:我没有状态,干了也干不好。所以,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技巧:降低启动难度。

写作圈有 2 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一个是“让写作来写作”,一个是“前 300 字是废纸”。

很多成功的作家都有和我们一样的“开始困难症”,所以他们的写作中经常专门有 300 字左右的篇幅用来启动:管他好坏,先开始写再说。

请读者注意,这些作家偷换了自己的任务:从写出好东西换成了先随便写点东西。300 字过后,一般就能进入正常的写作状态,写出的东西质量就相对高了。

你现在看到的是本文的第一千个字,其实前面还有一千多字被我扔进了垃圾桶。

很多平台的高票回答都提到了这个方法,包括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开始做一件事时,先给自己 5 分钟的起步时间,比如先开始读一页书,开始背 10 个单词,别计较效率。心里可能会百般抗拒,甚至完全投入不进去。

这很正常。这是人的本性。接受它就好了,不用责怪自己,不用痛苦地想:我完了,怎么一点都看不进去;算了,先去玩会游戏吧/上会网吧/吃点巧克力吧。

我敢说,几乎 80% 的人,都曾死在这个阶段,直接放弃治疗去浪了。是因为做的是不喜欢的事情么?并不是。

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当初化学跨考中文时,看文学书,也是如此。

关于“如何早起”,知乎一个高票回答是“先坐起来”。在“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话题下,有一个回答非常有趣: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简单易行的启动行为之一。

上述千奇百怪的方法,其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我们因为嫌累、嫌麻烦、担心做不好而无法开始,那么就从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开始吧,而且不用为其质量负责。

用古典的话说,如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03  拆解任务

这是方法一的延伸。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和约翰•蒂尔尼合著的《意志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意志力和我们的肌肉一样,使用会消耗,过度使用会疲劳。这启发我们:懒是正常的,偷懒是必要的。

曾有个高中生对我说:“数学是我最偏的一科,我现在作业都是留到最后,我都不敢碰了,每次对答案都惨不忍睹。我该怎么提高呢?”

我说:“建议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小任务(比如今天我要解决某某类型的题目),不要总想着一个宏大而难以完成的目标(比如我要把数学补起来)。”该学生听完,瞬间“觉得自己有救了”。

这个方法的底层逻辑仍然是向我们懒惰而懦弱的人性妥协:虽然我们开始做了,但还是嫌累嫌麻烦、担心做不好,因此我们还要继续把困难的大任务拆分成简单的小任务。

一方面,小任务更容易完成;另一方面,我们不再需要不停调动认知资源去思考“该干嘛”。

下面介绍三个好用的任务拆解方法:SOP,待办清单,番茄工作法。

1)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来自“百度百科”)

通俗地说,就是列出各个步骤要干嘛。

举例来说,我一个朋友在一家电影网站任职,每天要做一个专题和两个单片的推送。这个工作并不难,但步骤繁琐,不同内容的推送又有细微区别,很容易失误。

于是他列出这个简单的 SOP,每执行一个步骤就打一个√,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2)待办清单(to do list)

很多人列清单,但往往效果有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清单中某些项目的完成难度太大。

举例来说,请读者辨别,以下清单中哪个项目容易让你患上拖延症。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很显然,最后一个项目很难完成,我们甚至无法用一分钟说清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把它做完。

正确的清单应该是这样的: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或者是这样的: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当然,以上清单都可以继续细分,这里只是帮助读者理解。

记住,我们的认知、意志力、精力和肌肉一样,是会累的,一定要吝啬地使用。

3)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待办清单的变种。清单是按任务内容进行拆分,而番茄工作法是按时间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成一个个25分钟的时间段(称为“番茄钟”),每个番茄钟之间休息 5 分钟。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和前述原理相同,番茄工作法使我们要做的事情变得具体、容易完成,拖延症便不攻自破。

另外,番茄工作法能让我们取得更高成就。这基于一个普遍现象:人脑一般只能高负荷运转25分钟左右,之后效率开始下降。

不要小看专注工作的25分钟,我们在这25分钟里往往能进入“心流”状态,即特别专注、效率极高、忘乎所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都能达到极高水准,完成平时无法完成的工作。

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待办清单的变种。清单是按任务内容进行拆分,而番茄工作法是按时间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成一个个 25 分钟的时间段(称为“番茄钟”),每俩番茄钟之间休息 5 分钟。

04、回避诱惑

注意,不是抵御诱惑,而是回避诱惑。不要给自己面对诱惑的机会。

再次强调:人性是软弱的,不要考验人性;同时,意志力像肌肉一样会累,即使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意志力也被削弱了,下一次考验来临时我们就容易崩溃。

诱惑来自 2 方面:内部和外部。

1)如何回避内部诱惑?

你一定经常有这种体验:正在做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但脑海中总是有无数念头冒出来。

如果去处理新冒出来的念头,工作就变得破碎;如果强制自己不去处理,注意力便难以集中,并且新念头还会不停地出现;有时这个念头还挺重要,我们就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提醒自己一会儿别忘了处理它。

这里介绍的方法是“念头收纳法”:身边准备一张纸、一个笔记本,或者一个 APP,出现新念头时,迅速把它记下来,然后立刻回到手头的工作上。这样,我们可以把珍贵的意志力资源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并且不用担心忘记念头的风险。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2)如何回避外部诱惑?

如果你看见微信的红点就想点,那就关掉铃声和振动,把手机放进抽屉,在两个番茄钟中间的 5 分钟再去看手机。

如果你看见零食就想吃,那就把它们通通藏起来。

如果你听见八卦就想参与,那就给自己准备一个隔音效果好的耳机,让自己听不见那些声音。

如果你不会 say no,最起码要学会跟人协商晚一点再处理。

总之,不要考验自己,你经不起考验的。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最后,虽然今天给读者介绍了这些“屈从”人性的偷懒方法,但是我们的三观还是要正的:即使再省力的方法,也需要意志力去推动完成,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成长,归根结底还是逆人性的。

 
|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想要带好团队,三个问题是关键
下一篇:暂无
用户登录
用户名:
用户名: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