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船舶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受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国船舶工业主要造船指标和经济指标持续下滑;企业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盈利难等问题依然突出;造船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在国际造船市场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我国船舶企业主动探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之路,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尤其是骨干船企表现抢眼,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优势。而今后一个时期,造船企业优胜劣汰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
利润总额下降超50% 新船订单出现回暖
报告显示,今年1月~6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利润总额一项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3.6%。其他三项指标,即完成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幅度也都超15%。
同时,当前各地船舶企业发展严重失衡。按照报告的说法是,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1/3企业任务不足,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针对这种状况,报告提出要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报告称,一些地区已为此展开专题调研,努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市场不容乐观,但由于我国船厂积极开拓市场,1月~6月,承接新船22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2%。其中,承接出口船订单2104万载重吨,同比增加163.3%。
谋求创新与升级 技术瓶颈仍待突破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船市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国内船舶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才是破解困境的唯一出路。多数船舶企业正积极谋求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各骨干船厂加快了主流船型优化和升级换代、高端产品和海工装备的研发力度。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面对新设计的产品多、高难度产品多、生产技术准备周期不足等的情况,企业开始暴露出技术力量缺乏、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技术和设计工艺水平不高等问题,致使船企转型升级面临多重困难。
此外,针对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指出目前行业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造船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效益下降、金融机构收紧银根、人民币升值对行业造成的冲击等。
海工份额提高较大 多元化发展抵御风险
根据报告分析,上半年船舶行业经济运行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例如高附加值订单有所突破,海工市场份额提高较大等。
对于船市未来走势,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仍将延续低位运行态势,但整体上有所企稳。未来几年,全球海工装备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
综合各国预测数据,预计2013年全球新船需求将超过8000万载重吨,其中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占总量的70%左右。
上半年,国内骨干船企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拓展非船业务,通过多元化发展抵御风险。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非船产值已占其全部经济总量的50%。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积极开展多元经营,形成以造船为主,海洋工程和非船产品为重要支撑,船舶租赁、金融理财和房地产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
船舶行业协会提出四点建议
随着日元、韩元大幅贬值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船厂只有不断提高造船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才能赢得价格优势和提高获利空间。针对我国船企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在报告中提出4点建议:
其一,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主流船型优化和升级换代步伐,提高船型综合技术经济性能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建立汇率预警机制,降低汇率风险。
其二,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呼吁金融机构一如既往地支持骨干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三,实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财税支持政策。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船舶工业步入低谷期。这同时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积蓄力量做强的关键时期。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引导研究院所和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对进口关键零部件实行适当减免税收的政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四,制订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布局的实施细则,推动船舶行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健康发展。
报告称我国船舶行业的产能过剩具有国际性、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特点,是世界船市持续空前兴旺时期形成的结果。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船舶行业今后三年兼并重组的方向,明确既要控制产能总量,又要优化产能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
为促进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针对行业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以使船舶行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