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国内骨干光伏企业发起、联合全国77家光伏企事业单位共同设立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标志着我国光伏行业将逐步走上行业自律、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赛迪智库在2014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论坛上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半年形势分析与下半年走势判断》,涵盖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智能终端、光伏、锂电子电池、云计算、工业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内容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领域表现良好。
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2012年的“寒冬”,终于在2013年开始回暖,部分龙头企业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亏损的局面,开始扭亏为盈。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总体发展情况继续向好。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江华表示,我国光伏产业的复苏与市场需求的增加密切相关。201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12.9吉瓦,同比增长186.7%;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需求量超过9吉瓦,比去年同期增长35%。
多晶硅的价格已经由2013年年底的13.5万元/吨升至今年6月的16.4万元/吨。由于多晶硅价格上涨,2013年年底,我国先后有16家多晶硅企业陆续开工,总产能达到16.4万吨;今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6万吨,同比增长100%,其中江苏中能产量约为3.2万吨,特变电工约为7000吨,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约为5000吨,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约为3000吨。
同样受市场需求拉动,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吉瓦,产量约15吉瓦,同比增长30.4%。
2014年1-5月,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额为54.92亿元,同比增长25.6%,日本仍为我国太阳能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19.1美元,占34.8%;对欧出口额为10.44亿美元,占19%;对美出口为10.41亿美元,占19%。欧洲在2012年与2013年分别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67%和30%,2014年上半年,对欧出口比例继续下滑,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更加多元化,日本、美国、印度、南非、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大。
警惕新的产能扩张
然而,就在我国光伏产业迎来市场复苏的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却表示,需要警惕新的一轮产能过剩。
多晶硅方面,内蒙古神舟硅业、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等企业陆续开工或准备开工,特变电工现有1.2万吨处于满产状态,大全新能源2014年扩展一期产能翻倍,从6200吨扩展到1.2万吨。今年下半年,随着江苏中能、特变电工、洛阳中硅高科和大全新能源等多晶硅企业开始出货,多晶硅总产量将达到7万-8万吨,2014年全年多晶硅产量有望同比增长100%。
电池组件方面,阿特斯太阳能已经将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组建工厂产能由2013年年末的330兆瓦提高至了2014年1月31日的530兆瓦。晶科能源通过收购尖山光电,新增500兆瓦电池产能、500兆瓦硅片产能,以及100兆瓦组件产能。天合光能在近期对生产线进行升级后,组件产能由2013年中期的2.4吉瓦提高至目前的3.3吉瓦。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预计,2014年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将达到52吉瓦,我国光伏组件有望超过28吉瓦。
“当前市场的供需平衡还比较脆弱,如果企业盲目扩张,竞相扩产,恐怕再度出现产能过剩,光伏行业可能会重新回到2012年的“寒冬”中。”江华说。
此外,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带来挑战。此前,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2014年6月2日公布的初裁结果对我国光伏企业很不利;澳大利亚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和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做出反倾销终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