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网

热门搜索:电力  研究报告  变频器  plc  低压变频器  石化  交通  低压 

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市场监测

市场研究

十大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预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5   浏览次数:33448
 1、工业机器人2000亿
 
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呈现相对低迷状况,而机器人行业仍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这个从多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来。以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为例,参展企业阵容扩大明显,国产机器的型号更加丰富,性能和质量在提升。草根调研反映,根据草根调研的情况,ABB、库卡、安川和发那科等国外机器人企业,由于汽车行业需求旺盛,上半年销量增幅都在20%以上,基本维持去年的增幅;而国产机器人企业埃替特、广数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机器人国产化元年:以关键部件为例,苏州绿的的谐波减速机已经基本实现产业化,未来20公斤以下小型机器人国产化已经没有障碍,而且这种小机器人更适合3C行业等一般制造业。南通振康的RV减速机国产化进度也可能超预期。这种超预期同样可能存在于伺服电机领域。随着国产化推进和产销放量,今年部分机器人相关企业的盈利改善明显,埃夫特、东莞启帆等企业已经或即将实现盈利。
 
一般制造业需求加速,服务机器人空间巨大:最近几年国内机器人企业重点开拓一般制造业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机床上下料(包括冲压成型等)、打磨抛光、喷涂、焊接、铸造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器人整体应用方案,为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根据测算未来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2000亿规模,将出现百亿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与现有的规模比较,增量空间巨大。但是未来服务机器人将会有更大的市场容量,为机器人上市公司提供巨大的估值空间。
 
2、变频器1200亿元~1800亿元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我国变频器市场,近几年保持着12%~15%的增长率。业内人士预计,现在中国市场上变频器安装容量(功率)的增长率实际上在20%左右,潜在市场空间大约为1200亿元~1800亿元。去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非常关键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业以及公共领域节能减排提出很高要求,与此同时,变频器产业也迎来发展良机。实际上,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5.3万亿元,而高压变频器作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和先锋,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节能型社会理念正在积极推广中,国家政府加快出台产业政策,为节能化发展指明方向。
 
3、传感器1200亿
 
目前,智能传感器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发展前景高新技术,正引起国内外电子信息界的高度重视。光电行业开发协会(OIDA)预测,智能传感器的国际市场销售量将以每年20%的高速度增长,智能传感器将在工业自动化时代扮演更加重要角色。2015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未来,传感器将会在工业生产中大有可为。
 
目前,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近年来,全球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全球3000多家传感器制造商的总销售额为500亿美元,而2010年世界传感器市场规模达800亿美元以上。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国内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据统计,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或达到7500亿元,传感器产业将从中直接受益。2010年,我国传感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40.27亿元。据业内专家介绍,此后中国传感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传感器产业在“双加工程”(加快力度和加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中国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目前,国内有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基地,1990年2月成立了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以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以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早在2009年底,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年总产量已达到20亿只,传感器产品达到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
 
4、工业软件1037.46亿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包括系统、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等。一般来讲工业软件被划分为编程语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增长迅速,2011年市场规模已达到616.34亿元,同比增长17.9%。预计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1037.46亿元。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威表示,尽管市场成长快,但由于起步晚、积累少,在大部分工业领域,国外工业软件仍占据统治地位,软件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而核心技术的受制于人,同样让国内工业软件处于竞争劣势。此外,行业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链,产业协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未来,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并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工业软件市场还将进一步增长,对本土产业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刺激性作用。
 
5、工控机200亿
 
目前国内的工控机供应渠道主要来源于中国台湾及内地的厂商,国外的产品(例如RADISYS、Rockwell、INTEL等)经过几年的市场拼杀后,由于成本高、价格高、服务难,现已完全退出国内市场。目前,国内的IT业研发、加工技术力量不断提升;各类芯片和各类器件、生产设备在国际市场基本可平等选购;软件资源的可移植性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国内一些厂商抓住机会快速崛起,利用本土综合竞争优势逐步将国外品牌挤出国内工控市场。某些企业以每年超过100%的资产增长速度,鼎立于国内的工控市场,而且已成功打入国际工控市场。
 
工控行业的产品和技术非常特殊,属于中间产品,是为其他各行业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业计算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关键性行业的关键任务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工控机,而以I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正在成为主流,本土工控机厂商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电力、冶金、石化、环保、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从数字家庭用的机顶盒、数字电视,到银行柜员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加油站管理、制造业生产线控制,金融、政府、国防等行业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对工控机的需求很大,工控机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工控机的市场规模约200亿元。
 
6、机器视觉200亿
 
机器视觉系统的出现来自繁琐劳动力的替代需求。机器视觉自动化设备可以不知疲倦的进行重复性的工作,且在一些不适合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机器视觉可替代人工视觉。
 
机器视觉最早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通过机器视觉的自动识别功能,许多流水线上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检测都可以依靠机器视觉系统设备完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
 
机器视觉是一个相当新且发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领域。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普及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其中大概40%-50%都集中在半导体行业。诸如电路板印刷、电子封装、SMT表面贴装、电子电路焊接等,均需要使用机器视觉系统技术。机器视觉系统还在质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产品在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中国,以上行业本身就属于新兴的领域。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起步较晚,行业集中度较高,部分经销商开始以代理为主转向大力推广自主品牌的产品,行业分布、渠道分销与成熟的自动化产品都有明显差异。整个中国的机器视觉市场相较成熟的自动化产品应用水平偏低,市场远未饱和。
 
伴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我国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近几年也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领域进行了积极思索和大胆的尝试,逐步开始了工业现场的应用。
 
机器视觉随着技术的革新及行业的需求,成为逐渐崛起的新兴行业。而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厂商关注的焦点。据预测,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达200亿元。
 
7、伺服系统 100亿
 
代交流伺服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转变,数字控制环已经无处不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数字伺服以其:高效率化、直接驱动、通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等优点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将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甚至无线网络技术集成到伺服驱动器当中,已经成为欧洲和美国厂商的常用做法,国内企业也正在跟进发展步伐,把一些外国领先的技术引进到国内来,并根据企业特色进行创新研发。
 
很多有远识的国产厂商正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其产品的性能,进而扩大其品牌的号召力,国产伺服厂商改变进口垄断格局将指日可待。由此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受益于产业升级的影响,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至2015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其中,国产伺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左右。
 
8、3D打印 百亿元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有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制订完成,年内将会出台。
 
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
 
在3D打印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征求意见稿拟定了五大方向:一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包括针对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机械零部件直接制造需求,研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二是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三是医用材料增材制造,例如针对牙齿、假肢、手术导板、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需求,开发医用外部矫形器械专用材料等;四是设计及工艺软件;五是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
 
据了解,3D打印的巨大市场前景也吸引着众多企业。目前仅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涉足3D打印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多达二、三十家。而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达20亿人民币。也有机构乐观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大陆3D打印市场每年将至少以1倍以上的速度成长,规模或将达到百亿元。
 
9、运动控制器40亿
 
近年来中国机床、纺织、印刷、包装和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对运动控制器的需求。2006-2012年中国运动控制器需求量稳定增长,由2006年的25.36万套上升至2012年的75.45万套。2013年中国运动控制器市场需求依旧相对稳定,增速约为19%,需求量在90万套左右。
 
通用运动控制器作为伺服系统的控制装置,其市场规模受到伺服系统的直接影响。近几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通用运动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06年的5.4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9.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7%。2013年中国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在23.4亿左右,同比增长约16.9%。
 
根据平台不同,通用运动控制器可以分为PLC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和PC-BASED控制卡三大类。2013年中国PLC控制器市场份额达55.68%,其次为嵌入式控制器。
 
目前中国本土运动控制器企业如固高科技、上海维宏、雷塞等公司主要是针对中低端市场,欧美企业主要是针对高端市场,总体上来说,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固高科技市场份额位居首位,2013年达14.2%。
 
PC-Based控制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开放的系统、合理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特别适合中国市场。在Pc-based控制器领域,本土厂商已逐渐崭露头角,领先厂商有固高科技、雷赛智能、众为兴、成都乐创、上海维宏等,这些厂商同时也为一些细分行业提供专用控制器。固高科技在该细分领域拥有统治性的优势,2013年市场份额高达45.32%。
 
未来几年,运动控制器的需求增长仍将集中于机床、印刷、包装,电子等行业,而烟草机械、医疗设备等行业对运动控制器的需求也将稳定增长,预计到2016年中国运动控制器需求量将接近190万套,而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亿元左右。
 
10、电磁阀13.28亿
 
电磁阀作为流体控制自动化系统的执行器之一,由于有着廉价、简单、动作快、易安装、易维护的特点,已经成为流体控制自动化的首选产品。二十世纪50-80年代一直依赖进,一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国产电磁阀才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电磁阀产品市场的强劲需求,得益于这几个方面。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扩大,尤其是几项世纪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项目的开工需要大量的阀门产品配套;另外,我国正面临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石化行业、电力部门、冶金部门、化工行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阀门大户将增强对电磁阀产品的需求。电力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在煤电机组大、中型开工项目所需阀门总计为:阀门总需求量15.3万吨,年均需求量3.06万吨;阀门总需求额39.6亿元,年均需求额为7.92亿元。而按照年均增长20%的速度,“十二五”期间阀门的总需求量为26.56万吨,年均需求量为5.32万吨,阀门总需求额为66.4亿元,年均需求额为13.28亿元。
 
 
[ 市场研究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中自网市场研究部

电话:0755-82904254
E-mail:research@ca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