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大功率充电机的需求日益迫切。要做到大功率有两条途径:提高单台充电模块的容量;用现有功率的充电模块通过并联方式提高电源容量。一味提高单体模块的输出容量,不但会降低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应对不同功率等级需求的灵活性较差[1-2]。通过对比发现,第二条途径是切实可行的,只要采取可靠的并联控制技术,就可以使并联充电模块工作于稳定状态。
多个充电模块的并联控制技术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是各个模块间的电流平均分配问题。如果无法保证各个并联充电模块间负载电流的平均分配,必将使某些模块的输出电流较大,而另外一些输出电流较小,甚至不输出。这会导致分担电流多的模块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热应力增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3]。
目前,在并联的充电系统中,实现均流控制常用的技术有:输出阻抗法[4]、主从设置法[5]、最大电流均流法和外加均流控制器均流法[6-8]等。对于并联系统而言输出阻抗法属于电压和电流开环控制,动态响应效果差,故实际均流效果不理想。最大电流均流法例如基于UC3902均流芯片的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9],该方法不仅增加了均流控制器的成本,而且在大功率输出环境下,因其电磁干扰非常严重,均流效果也不好。
在大功率输出强电磁干扰的场合下,上述均流方法的效果都不太理想。本文提出的均流控制采用低阻抗,高抗干扰性的数字总线,因此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同样适用,该策略基于主从模式,首先分析了充电模块的均流特性和电池特性,根据控制性能要求建立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然后对不同充电阶段设计了相应均流策略,最后用输出功率10kW的充电模块进行了充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并联均流策略能够有效均分充电模块输出电流,满足系统电流不平衡度小于5%的要求。
2充电模块均流特性
式中,ed、eq ---电网电动势矢量Edq的d、q分量;
vd、vq---三相VSR交流侧电压矢量Vdq的d、q分量;
id、iq---三相VSR交流侧电流矢量idq的d、q分量;
p---微分算子。
相对于蓄电池组,充电模块可以视为一个恒压源或者恒流源,因此一般将充电模块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串联的方式,两个充电模块并联等效电路如图2(a)所示。
均流控制的实质是最大化地减小模块间的环流。并联时,充电模块输出电流不平均的根本原因是充电模块参数的不一致,每个充电模块都有其相应的输出特性曲线,因而虽然设定同样的输出电压参数,各个充电模块实际输出电压不相同。充电模块的输出电阻非常小,因此两个模块间即是很小的电压偏差也会造成较大的环流。图2为两个充电模块并联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及其外特性曲线。
图5 电流内环简化结构图
表示电流采样延时和PWM控制的惯性特性,KPWM为PWM开关管增益,Ts为控制周期。由图5可以得出电流内环闭环传递函数:
选取合适的阻尼系数
图6 电流内环波特图
(2)均流环控制器设计
主模块采样直流侧电压,均流控制器通过运算得到调节量I*o1,再经过CAN总线发送至所有充电模块,作为电流内环的输出给定值,采用2.2节所述策略,保证所有充电模块的电流内环给定相同,从而起到均流效果。为方便分析设计均流控制器,在此将均流环和电流内环整合在一起,结构图如图7所示。
为控制对象传递函数,Tev=τv+3Ts,τv为电压采样小惯性参数。
电池是一个大惯性系统,充电时电压变化不剧烈,电压外环控制的实时性要求远小于电流内环,因此通过主模块均流环可以稳定直流电压。均流环的主要作用是均分充电模块输出电流,稳定直流电压,故其控制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均流环的抗扰性能。因此,可按典型II型系统设计均流环控制器,由图7得均流环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提高均流环抗扰动能力,均流环的中频带不宜过大,结合跟随性考虑,通常hv=Tv/Tev=5。由典型II型系统参数整定关系可以计算出均流环控制器的参数:
均流环控制器各参数实际取值为:C=
图8为带入实际参数后的均流环波特图,可见,相角裕度为56.4°,幅值裕度为42.9dB,截止频率在100Hz附近,满足,fs为开关频率,均流环稳定。
ΣI(A)
|
模块IO(A)
|
模块2IO (A)
|
模块3IO (A)
|
△Imax
|
不平衡度(CS%)
|
9.94
|
3.41
|
3.27
|
3.26
|
0.15
|
4.53
|
20.08
|
6.72
|
6.54
|
6.82
|
0.28
|
4.18
|
29.99
|
10.22
|
9.82
|
9.95
|
0.4
|
4.00
|
40.51
|
13.25
|
13.74
|
13.52
|
0.49
|
3.63
|
49.85
|
16.92
|
16.42
|
16.51
|
0.5
|
3.01
|
60.03
|
19.8
|
19.91
|
20.32
|
0.52
|
2.60
|
ΣI (A)
|
模块1IO (A)
|
模块2IO (A)
|
模块3IO (A)
|
模块4IO (A)
|
△Imax
|
不平衡度(CS%)
|
10.12
|
2.58
|
2.47
|
2.53
|
2.54
|
0.11
|
4.34
|
19.83
|
5.06
|
4.92
|
4.87
|
4.98
|
0.19
|
3.83
|
29.99
|
7.45
|
7.42
|
7.68
|
7.44
|
0.26
|
3.47
|
39.81
|
10.12
|
9.81
|
9.93
|
9.95
|
0.31
|
3.11
|
49.98
|
12.58
|
12.32
|
12.47
|
12.61
|
0.29
|
2.32
|
59.98
|
14.95
|
15.19
|
14.93
|
14.91
|
0.28
|
1.87
|
69.9
|
17.45
|
17.41
|
17.61
|
17.43
|
0.2
|
1.14
|
79.75
|
19.93
|
19.89
|
19.91
|
20.02
|
0.13
|
0.65
|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