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网

热门搜索:PID  plc  传感器  电机  变频器  工业以太网  无线通讯  低压 

当前位置:首页>>应用案例首页>>专业论文>>正文

试析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经济链产生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8-11-15   来源:《智能机器人》5期   作者:李沐阳 罗鹏 张洪涛   浏览次数:22513
分享到:
【摘   要】:众所周知工业发展乃一国之经济命脉,强大的工业制造力象征着国家强大的硬实力。所以,世界各国把工业发展看得尤为重要,出台各种政策从大方向上引导和推进本国的工业发展。为了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迈进,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大政策,指出了我们最终目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为了达到这一伟大目标,我国正在尽全力的向“智能制造”方向做出改革,故此,作为智能制造业的主力军——工业机器人,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紧紧围绕着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所处位置能带给其的经济影响做简

 关键字: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经济发展
1 前言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及影响,称其为制造业的经济命脉也不为过,所以对于此题目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工业发展,利国利民,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先进的制造业造福了千秋万代。而如今,世界先进制造业的狂潮向我们袭来,历史又向我们当代人发起了挑战,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我们自当迎难而上!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中能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工作并且能对制造业经济链产生重要影响的主力军,便成为了我们首要的研究对象。
2 国际工业制造大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制造成为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世界各国均有相应的政策出台。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日本的制造业在世界工业技术上拥有非常高的智能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但是与中国相似,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制约他经济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使得日本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大下决心;美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强国,对参与甚至领衔“工业4.0”也是势在必行;除了这些世界级大国,其他国家也分别提出了对应“工业4.0”的相关政策与规划......
可以看得出来,各国提出的政策用以对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都是由内在需求(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等)和外部动力(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双重推动下一步步形成的。并且,很多国家的制造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如此,这些国家还在不断的加速工业、制造业发展,其发展速度也令人咋舌。由此看来,不管是出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绝对的必要。
3 国内制造业所面临的瓶颈
目前,我国虽然大力发展制造业,不过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着制造业的发展。
首先,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峰值9.25亿人,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是在2012年,2012年相较于前一年减少了整整345万,到2015年时减少到了487万,形势异常严峻。如图1所示,可直观的看出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情况,劳动力供给不断下降的同时带来的是劳动成本的持续迅速上升,以前,欧美等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建厂就是看上了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现如今,不少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转向东南亚或非洲等地,这正是劳动力成本飞速上升的直接体现。
图1 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情况图
其次,要向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也是一大关键问题。智能制造离不开科技的更新,尽管我国目前在智能制造方面已有成套且独立的制造体系,但许多的核心技术仍处于攻关阶段。如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尤其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距。其他技术方面的短板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技术上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还有一点与经济紧密相关,那就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此处所说的没有自己的品牌并不是绝对的,是指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市场品牌认知度不高。虽然已有一批企业在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但却没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所以在面临国外品牌的压力下严重缺少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很难成规模的占据市场。
总体来说,要想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还有非常大的困难,不过相信国家的一大批技术人才迟早能为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上争取一席之地。
4 工业机器人支配下的制造业经济链
在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仅仅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不过在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处的环节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一条经济链的产生是多方位、全面化的,它包含了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所有环节,缺少一个环节就不能构成一条经济链。在制造业方面,由于机器人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带去了更加可观的收入,而且机器人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大大降低了人工费。也正因如此,有人就提出了质疑:未来机器人代替了人类做所有工作,那大部分人不就失业了吗?针对此问题,很多专家也做出了解释,机器人代替了人的劳动,其实是将人从单一、危险、人类不可去到的各种复杂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机器人还需要人类去管理,维护;机器人的很多配套产业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维持运行;机器人生产出的最终成品还需要人去检验和提供售后服务......所以,由此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工种,填补了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的空缺,这是一个双向的延伸,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
从中可知,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经济链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是实实在在能促进生产效率的实体,为企业和社会带去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5 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经济依托及所得利益
前面我们说到,传统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制造业转型,转型的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无比艰难的。抛开技术不说,就单看转型需要的经济能力,除了国内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引进一条智能生产线所需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以接受的,尽管在这方面国家有一些优惠政策,但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要想实现整个工厂的全面转型,没有政府的介入无疑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转型的关键需要成规模的经济依托,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部分中小型企业成规模的完成全面转型还是能够行得通的。过程很困难,但一旦转型成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将成倍的增加,并且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大幅度增加收益,由此,在智能产线的承载下所增加的收入是传统制造方式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6 论缩短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间差距的思考
中国的工业发展起步晚,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需要,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工业。
单从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短短几十年,从零基础起步,做成今天的工业大国,其中的困难与艰辛可想而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尚处在世界工业水平的中低端位置,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技术原因所导致的。要想缩短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就不得不从技术方面入手,现如今,我国不缺技术人才,缺的是科技的创新和对一些核心科技的掌握,这也是追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关键所在。所以,光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进还不够,还需要技术人员对智能科技加大研究力度,只要掌握了核心科技加上国家的支持,就能更加快速的将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变为一个制造强国、跻身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就将不再那么困难了。
7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制造业接轨的可行性方法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发展,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为了与世界接轨,同处于制造业顶端的发达国家齐头并进,中国必须探索出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及策略,并且此方法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绝对的可行性,不能凭空而谈。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中国制造业现状进行研究之后,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中国人口基数大,具有大量的从事与制造行业有关的技术型人才,以高校培养为主体,结合企业实际,引导激发创新性思维;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提高技术的兼容性。发展的过程少不了学习与思考,我们可以适当的对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就算发达国家对科技的核心进行保密,我们也可以边学习边思考,夯实基础,最终实现对核心技术的突破;
以政策为导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明确发展大方向。国家政策的出台都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在政策的支持下可以更加快速的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
全面布局,整体推进。以政策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国民需求为动力,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迎接来自国际的挑战。
中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指日可待。
8 转型为“智能制造”后的经济增值系统的完善方案
企业、工厂从传统制造业改革为智能制造业后,能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将利益最大化,尽全部的努力为制造业经济系统增值,这样一来,整个系统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增值方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建设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是整套系统的基础。
(2)加速实施供给性结构改革,清除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改造落后陈旧供给,提高供给质量,这是控制成本的根本、有效的手段。
(3)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战略对中国传统制造工业进行改造。通过嵌入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把网络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嵌入到生产设备里,最后实现促进工业硬实力提升和产业升级。
通过以上方案可实现产值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9 结束语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对行业的实际分析,本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由于制造行业一直处于一种活跃的动态变化中,故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可能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建议或意见都是作者经过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及行业现状的分析得出,多少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有不妥之处,编者在此欢迎各位指正,还望各位读者及同僚海涵!
参考文献:
[1]高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S]. 大众标准化,2017(12).
[2]夏浩童.《中国制造2025》的国际环境与背景研究[Z]. 2017910).
[3] 张凌燕.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DB]. 百度文库,2016(11).
作者简介:
李沐阳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16级工业机器人班学生 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应用案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