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MI和GPRS技术的无线通讯方案
发布日期:2013-08-14 浏览次数:46351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现场设备的工况需要进行更加精确深入的监测,所采用的通讯方式从传统的串行通讯,发展到目前主流的以太网\总线通讯,但由于设备运行环境较恶劣、且受限于现场条件,当需要实现远程的设备监控:不论是串行通讯,还是以太网\总线通讯,数据传输的范围都有所限制,为此GPRS无线通讯技术应运而生。宜科提出基于HMI和GPRS技术的无线通讯方案,充分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无线传输,从而对现场设备工况有效监控。本文以消防巡检仪为例,介绍了基于HMI产品、PLC产品及GPRS
3. GPRS无线模块单元
GPRS模块采用北京驰迅达SM10系列SM10LC-AB,该模块具有使用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插入SIM卡以后,在PC上经过简单配置即可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无线发送。
本控制系统在组网时,对触摸屏的实时通讯、数据处理和通讯拓展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宜科C200 PLC在以下两方面有突出表现:
1. 通过显示、控制C200 PLC采集的开关信号和模拟信号,并优化程序,减少串行通讯延时时间,保证采集信号在触摸屏上的实时刷新。
2. 通过在触摸屏上开发宏代码程序(主要使用C语言编程),当PLC采集到故障信号时,触摸屏显示、打印实时故障信息,并通过将故障信息报文从十六进制ASCII码转换成GPRS网络专用的Unicode码发送给GPRS模块,实现对故障信息的无线传输,使远程工程人员及时了解现场工作情况。
四、系统特点
1. 先进性
采用先进的软、硬件,人机界面可以显示整个系统状态、现场报警、采集模拟量趋势数据、操作日志等,可直观、动态显示现场各重要参数变化的情况,实现人性化的人机交互,利用GPRS网络对数据的无线传输,完成远程终端对现场的监控,使对现场数据的进一步智能应用成为现实。
2. 高可靠性
整个系统价格合理,易于维护,与传统无线电台传输相比,GPRS网络的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更强,通讯覆盖范围远远大于前者,同时DEV系列人机界面具有易配置、易接线、隔离性好等特点。
3. 优良的开放性
通过GPRS网络进行组网,实现各个GPRS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利用人机界面组态软件中的C语言功能进行新的通讯驱动程序的开发,可以与采用自定义通讯协议的设备进行通讯,也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
五、结束语
与原有传统控制系统相比,宜科公司提供的基于HMI和GPRS技术的无线通讯方案可以进一步减少现场维护人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具备更好的抗干扰性、数据传输安全性。该解决方案将在城市管网、热网、石油、电力等利用无线远程进行数据监控的行业中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3. GPRS无线模块单元
GPRS模块采用北京驰迅达SM10系列SM10LC-AB,该模块具有使用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插入SIM卡以后,在PC上经过简单配置即可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无线发送。
本控制系统在组网时,对触摸屏的实时通讯、数据处理和通讯拓展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宜科C200 PLC在以下两方面有突出表现:
1. 通过显示、控制C200 PLC采集的开关信号和模拟信号,并优化程序,减少串行通讯延时时间,保证采集信号在触摸屏上的实时刷新。
2. 通过在触摸屏上开发宏代码程序(主要使用C语言编程),当PLC采集到故障信号时,触摸屏显示、打印实时故障信息,并通过将故障信息报文从十六进制ASCII码转换成GPRS网络专用的Unicode码发送给GPRS模块,实现对故障信息的无线传输,使远程工程人员及时了解现场工作情况。
四、系统特点
1. 先进性
采用先进的软、硬件,人机界面可以显示整个系统状态、现场报警、采集模拟量趋势数据、操作日志等,可直观、动态显示现场各重要参数变化的情况,实现人性化的人机交互,利用GPRS网络对数据的无线传输,完成远程终端对现场的监控,使对现场数据的进一步智能应用成为现实。
2. 高可靠性
整个系统价格合理,易于维护,与传统无线电台传输相比,GPRS网络的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更强,通讯覆盖范围远远大于前者,同时DEV系列人机界面具有易配置、易接线、隔离性好等特点。
3. 优良的开放性
通过GPRS网络进行组网,实现各个GPRS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利用人机界面组态软件中的C语言功能进行新的通讯驱动程序的开发,可以与采用自定义通讯协议的设备进行通讯,也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
五、结束语
与原有传统控制系统相比,宜科公司提供的基于HMI和GPRS技术的无线通讯方案可以进一步减少现场维护人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具备更好的抗干扰性、数据传输安全性。该解决方案将在城市管网、热网、石油、电力等利用无线远程进行数据监控的行业中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 下一篇:ELCO连接系统在橡胶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 上一篇:传感器产品在电子制造业的应用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